《水位保護動作停運》講解了2008年5月16日發生的一起因中壓汽包水位急劇下降導致#2爐燃機跳閘的事件。該事件發生在運行人員進行#2爐中壓并汽操作期間,當壓力和水位設定值投入自動控制后,由于中壓主汽調閥開度增加,關閉中壓汽包啟動排汽電動閥,造成中壓蒸汽壓力迅速上升,中壓汽包水位在短時間內大幅下降。盡管運行人員嘗試手動調整給水調節閥來穩定水位,但由于系統響應遲緩、旁路系統未能正常工作以及給水母管壓力降低等因素,最終觸發了水位保護機制,導致燃機跳閘。事故原因分析指出,中壓主汽電動排氣閥缺乏中停功能且關閥速度快、水位測點波動大影響判斷、汽包自動跟蹤不良、容積小對壓力變化敏感及報警值設置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此外,運行人員經驗不足也加劇了事態發展。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優化自動調整品質、校驗水位測點、強化參數調整培訓、嚴格執行規程操作以及制定防止水位突變的技術措施。
《水位保護動作停運》適用于火力發電廠特別是涉及中壓汽包系統的運行維護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對于從事鍋爐操作、熱工自動化控制、設備檢修等工作的專業人員來說,本文提供的案例分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幫助相關人員了解并汽操作中的潛在風險,認識到中壓主汽電動排氣閥設計缺陷、水位測點穩定性、自動控制系統性能、報警閾值設定合理性以及運行人員技能水平對系統安全運行的影響。通過學習此文,能夠提升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技術能力,有效預防類似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