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地壓特征及分類》講解了沖擊地壓這一煤礦開采中的重大災害現象,其定義為井巷或工作面周圍巖體因彈性變形能瞬時釋放而產生的突然劇烈破壞,通常伴有煤巖拋出、巨響和氣浪等特征。文章回顧了自1933年中國首次記錄的撫順勝利煤礦事件以來,國內外多個礦區發生的沖擊地壓案例,特別是2008年河南義煤集團千秋煤礦的一起嚴重事故,導致20名礦工被困,最終造成9人死亡,11人獲救。文中詳細描述了沖擊地壓的主要特征:突發性、表現形式(如煤爆)、破壞性和復雜性。其中,突發性體現在無明顯前兆且持續時間短暫;表現形式包括淺部和深部沖擊,多數表現為煤塊拋出,少數為煤體整體移動;破壞性則表現在對煤壁、頂板、底鼓、支架和巷道的損害,甚至引發人員傷亡;復雜性在于其發生與地質條件和技術條件密切相關,幾乎涵蓋了所有類型的煤層和開采方法。
《沖擊地壓特征及分類》適用于煤礦行業的安全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從事煤礦開采的企業和科研機構。該文檔不僅為相關人員提供了理論依據,還結合具體案例進行了分析,有助于提高對沖擊地壓的認識和防范能力。尤其對于那些面臨沖擊地壓風險的礦區,文檔提供的信息可以幫助制定更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確保煤礦生產和工人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