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煤安全技術發展與展望》講解了自1958年以來中國露天采煤領域的發展歷程和技術進步。文章回顧了國家在露天采煤事業上的早期規劃,包括平朔、元寶山、霍林河等大型露天煤礦的籌建工作,并介紹了科研力量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過程。文中重點描述了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露天采煤安全研究所在開采工藝、采礦設備更新換代、爆破技術及器材、邊坡穩定性及變形監測技術、計算機技術應用、生產監控技術和地質災害及環境評價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別是1981年至今,研究所完成了多項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課題,共獲得32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此外,該文還詳細介紹了在采礦工藝和裝備技術研發方面的重要進展,如完成撫順西露天礦的技術改造方案設計,進行平朔礦區開采工藝技術研究,研制多種鉆機并實現了國產化替代,以及參與我國首套連續工藝設備的研發和測試工作。
《露天采煤安全技術發展與展望》適用于從事露天采煤行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相關研究人員。對于希望了解中國露天采煤技術發展歷程的專業人士來說,本文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背景資料和具體案例分析;對于正在從事或計劃進入該領域的人員而言,它不僅展示了過去幾十年間取得的關鍵性技術突破,還為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同時,這篇文章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個全面審視行業發展的視角,有助于他們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