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礦井水害治理》講解了夏季雨季期間礦井面臨的水害風險及其成因,并強調了預防措施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在5月29日和31日,貴州省兩處煤礦發生的透水事故共導致21人傷亡或失蹤,揭示了地質條件不明對煤礦安全構成的嚴重威脅。隨著全國主汛期的到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增多,沿海地區面臨臺風侵襲,地表水向礦井滲透的風險顯著增加,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因素。礦井水災是煤礦常見的主要災害之一,其水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在春夏雨季或臺風暴雨時,可能通過裂隙、斷層或塌陷區滲入井下,引發水災。這種水害不僅會破壞礦井結構,還可能導致淹井事故。為了有效防治水害,必須做好礦井水文地質工作,加強基礎水文地質研究,分析觀測地表水體沖水因素,采取地面防排水措施,如填塞通道、排除積水、挖排洪溝、筑防洪堤等,以截斷補給水源,確保防水重于排水。
《夏季礦井水害治理》適用于煤炭開采行業,尤其是位于易受地表水影響區域的煤礦企業。該文檔為這些企業提供了一套系統的應對策略,幫助他們在雨季期間有效防范水害風險。它特別適合礦井管理人員、安全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閱讀,旨在指導他們如何進行科學的水文地質調查,制定合理的防排水方案,確保礦井在雨季的安全運行。此外,對于監管部門而言,這份文檔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有助于監督和規范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