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礦壓防治技術研究》講解了煤礦開采過程中發生的沖擊礦壓現象,這是一種在高應力狀態下煤或巖體突然破壞、冒落或拋出并釋放能量的現象。文中提到,這種災害在我國煤礦中較為嚴重,并隨著開采深度增加而加重,尤其在高突礦井中更為突出。文章以雙煤集團東榮二礦為例,詳細分析了該礦自1995年建礦以來,在生產能力提升和深部開采過程中遇到的沖擊礦壓問題。通過對4次事故的具體調查,發現這些事故均發生在16層殘留煤柱附近,具有無明顯前兆、速度快、伴有巨響和氣浪等特點。進一步分析表明,事故主要由上方遺留煤柱造成的集中壓力、16層老頂懸頂面積大以及采動影響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了多種防治措施,包括開采解放層、合理的開拓開采布置、煤層預注水等,并結合東榮二礦實際情況,選擇了煤層卸載注水和側拱切護式U型鋼可縮支架支護等方法。經過工業實驗驗證,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沖擊礦壓事故的再次發生,保障了礦井安全生產,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沖擊礦壓防治技術研究》適用于煤炭行業的各類礦山企業,特別是那些面臨深部開采和高應力環境的煤礦。它為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幫助他們了解沖擊礦壓的發生機制,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對于正在或將要進行深部開采作業的企業而言,本文提供的經驗和方法可以為其制定合理的開采計劃和安全保障措施提供重要參考,從而提高整體安全生產水平,減少因沖擊礦壓引發的事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