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水陷落柱突水淹井的綜合治理技術》講解了巖溶陷落柱的形成原因及其對煤礦開采的危害,強調這種特殊地質現象不僅破壞煤層、減少可采儲量,而且是難以防治的充水因素。文章通過引用我國多個礦區(qū)的實際案例,指出陷落柱突水淹井事故帶來的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文中詳細探討了導水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將其分為強充水型、邊緣充水型和弱充水型三種類型,并分析了不同類型的特點及對礦井安全的影響。為了有效應對突水淹井事故,文章重點介紹了兩種綜合治理技術:巷道截流技術和建立“止水塞”技術。前者通過打鉆命中巷道,注入骨料和水泥進行封堵;后者則是在查清陷落柱形態(tài)后,沿其邊緣鉆進并在特定深度建造“止水塞”,切斷水源與煤系地層的聯(lián)系。這兩種方法均以實際案例為支撐,展示了具體操作流程和技術要點。
《導水陷落柱突水淹井的綜合治理技術》適用于煤礦行業(yè),尤其是那些位于北方石炭二疊系煤田區(qū)域的礦區(qū)。這些地區(qū)由于地質條件特殊,存在大量巖溶陷落柱,給煤炭開采帶來了極大風險。該文提供的綜合治理技術對于提高礦井防災減災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幫助相關技術人員掌握有效的治理手段,還能為礦井安全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從而保障礦工生命財產安全,降低因突水淹井造成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