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傷害防護措施》講解了設計與制造過程中確保機械安全的多種本質安全措施。文章首先強調在不影響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機械設備及其零部件應避免設計成會引起損傷的銳邊、尖角以及粗糙的表面和較突出的部分。金屬薄片棱邊需倒鈍或修圓以減少潛在傷害風險。通過規定安全距離防止人體接觸危險部位或進入危險區域,考慮機器使用時的各種狀態、人體測量數據等因素來確定具體數值。同時,限制可能引發危險的物理量如操縱力、運動件質量或速度等以減小動能風險,并對預定在爆炸環境中使用的機器提出特殊要求,例如采用全氣動或全液壓控制系統等。此外,為確保零件機械應力不超過許用值,材料選擇及設計遵循專業標準或規范,保證安全性。文中還提到,用以制造機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不應危及人員安全健康,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優化操作性能和可靠性,設計控制系統的安全原則涵蓋意外啟動、速度變化失控等典型危險工況應對方法,確保關鍵零部件可靠性,采取定向失效模式、冗余設計、自動監控等預防措施。最后針對氣動和液態動力源的安全保護也做了詳細說明。
《機械傷害防護措施》適用于各類涉及機械制造、安裝調試、維護保養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尤其適合機械工程師、安全管理人員以及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閱讀參考。該文檔能夠幫助上述人員了解如何從設計與制造階段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降低機械傷害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保障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這不僅有助于遵守國家關于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