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班組長安全培訓》講解了煤礦井下作業中的常見安全問題及其應對措施。文章通過一系列選擇題的形式,詳細解析了不同情境下的正確處理方法。例如,文章指出,如果井下人員出現嘴唇呈桃紅色、兩頰有紅斑點的癥狀,則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井下發現傷員心臟突然停止跳動時,應先進行心臟復蘇再送往醫院;從業人員依法獲得勞動安全生產保障是其基本權利;在山嶺和丘陵地區的礦區,通常采用平硐開拓方式來開拓礦井;行政處罰的對象可以是單位和(或)個人;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實行井下交接班制度;班工作結束時,班組長應采用手指口述交班法向下一班班長交代清楚當班任務完成情況及未處理完的隱患;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原則是“分類管理、綜合治理”;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工作內容包括確定危險因素的種類和存在部位;煤層頂板懸露時間越長,頂板壓力越大;30kW及以上的電動機應采用真空電磁啟動器控制;掘進中的煤及半煤巖巷最低允許風速為0.25m/s;引起人的感覺的最小電流稱為感知電流;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應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線連接;人體電阻一般在1000Ω至2000Ω之間;立井中使用的罐籠升降人員時的加速度和減速度都不得超過0.75m/s2;立輪外緣距離運行車輛最突出部分應保持不小于0.2m;滾筒上纏繞2層或2層以上鋼絲繩時,滾筒邊緣高出最外一層鋼絲繩的高度至少為鋼絲繩直徑的2.5倍;隔爆接合面嚴重銹蝕不能涂油漆防銹;提升絞車的盤式制動閘的空動時間不得超過0.3s;對于自燃發火嚴重的煤層,工作面回風隅角瓦斯應采用風筒導風法處理;突出礦井的巷道布置應減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層的次數;設有梯子間的井筒或修理中的井筒,風速不得超過8m/s;煤塵爆炸所需的最低氧氣濃度為18%;煤塵爆炸時,揮發分含量將減少;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安裝錨桿間、排距允許偏差為100mm;抽出式通風又稱負壓通風;防止瓦斯積聚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強通風;灰巖一般為含水層;錨噴巷道噴混凝土應采用潮噴或濕噴工藝。
《煤礦班組長安全培訓》適用于煤礦企業的班組長、安全管理人員以及一線工人。本文檔旨在提高煤礦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煤礦安全生產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確保煤礦生產的安全和高效。同時,本文檔也可作為煤礦企業內部培訓的參考材料,用于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和老員工的定期復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