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鼠疫監測標準GB16882-1997》講解了我國各類鼠疫疫源地中主要宿主、媒介、病原體以及血清學各項的監測標準。本標準涵蓋監測的質量控制和技術方法,確保在鼠疫防控過程中有章可循,提供科學依據。該標準針對特定的動物種類,如喜馬拉雅旱猴、灰早猴、長尾旱猴、蒙古旱猴等靈長類動物,達烏爾黃鼠、阿拉善黃鼠、長尾黃鼠等嚙齒類動物,還包括長爪沙鼠、布氏田鼠、大絨鼠及家鼠中的黃胸鼠。這些動物作為鼠疫的主要宿主,在傳播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詳細規定對這些動物體內病原體和血清學特征的監測要求,能夠更準確地掌握鼠疫的發生和發展規律,為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奠定基礎。同時,明確了監測工作以縣(市、旗)為單位進行,這有助于實現區域化管理,保證監測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動物鼠疫監測標準GB16882-1997》適用于涉及上述多種動物類型的地區,特別是存在鼠疫疫源地風險的區域。具體來說,對于從事動物疫病研究的專業人員,包括流行病學家、獸醫以及相關科研機構的研究者而言,這份標準提供了權威的指導原則。此外,它也適用于各級衛生防疫部門,尤其是那些負責基層公共衛生安全、需要對轄區內可能存在的鼠疫疫情進行監測與防控的工作人員。對于生態學家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在開展有關動物棲息地調查以及物種保護工作時,也可以依據此標準加強對潛在鼠疫威脅的認識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