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自然發火預測預報管理辦法》講解了井下自然發火預測與防范的具體措施。該辦法強調通風科承擔主要監測職責,每月對全礦總回風道及采區回風道進行一次宏觀層面的自然發火征兆觀察,以判斷井下是否存在自燃風險。每周則對井下采煤面上隅角、回風巷和采空區回風密閉等易發熱地點進行全面觀測,涉及氣體成分(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氣)、溫度等多個參數。對于封閉時間較長且溫度異常或有自燃傾向區域,在回風流中安裝CO傳感器,報警濃度設定為20ppm。針對已有發火危險或出現發火征兆的區域,將檢查周期縮短至每班一次,并定期取樣送檢,由礦領導組織人員分析災情并制定應對策略。同時,強化地面集中抽放系統與井下移動抽放系統的CO檢測,每班至少一次檢查,每月抽取氣樣化驗,若發現CO濃度持續升高或其他發火跡象,則縮短取樣化驗周期。當出現巷道霧氣、“掛汗”、火災氣味、溫度增高以及有害氣體濃度增加等情況時,應及時發出火災預報。
《井下自然發火預測預報管理辦法》適用于煤礦企業,尤其是那些存在自然發火風險的地下礦山。這些場所通常具有復雜的地質條件和開采環境,容易引發煤炭自燃現象。此辦法為相關從業人員如安全管理人員、通風技術人員、礦工等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幫助他們有效預防和應對井下自然發火事故,保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礦山生產活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