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修理費用管理考核辦法》講解了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和設備正常運轉,合理使用設備檢修費用而制定的具體措施。該辦法明確了機電部根據年度大修費用指標,結合全礦設備的使用情況,每月向各區隊下達設備檢修計劃指標。各區隊需按照機電部的費用指標制定并上報材料計劃,在審批通過后領用材料進行檢修任務。機電部負責對檢修任務進行跟蹤復查,防止設備修理費挪作他用。對于未能完成或質量不過關的檢修任務,將處以50%的罰款;超支檢修費用則按100%罰款處理。日常檢修費用由使用單位承擔,昂貴零配件可通過規定程序申請。待修設備的定性由機電部、使用單位及檢修單位共同鑒定,小修費用由使用單位承擔,違規替換損壞件的行為將被罰款。一般檢修和大修計劃由機電部編制并申報礦領導審批下發,其費用也由機電部管理,未完成計劃將被罰款,超額完成可獲獎勵。新購置或大修后的設備若因質量問題在三天內無法使用,責任由機電隊負責;超過三天則由使用單位負責。損壞設備部件的罰款將轉入設備修理費中,設備配件實行交舊領新制,更換下來的配件須交回供應科妥善保管,配件領取金額超過500元時,必須經機電部發放領料單和內部銀行支票。
《設備修理費用管理考核辦法》適用于煤礦行業的設備維修管理,特別是針對煤炭生產企業中的機電設備管理部門以及各生產區隊。該辦法詳細規定了設備修理費用的使用范圍、審批流程、檢修任務的跟蹤復查機制、獎懲制度等內容,有助于加強企業內部設備修理費用的規范化管理,確保設備檢修工作的高效性和經濟性,從而保障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與穩定運行。同時,此辦法也為其他類似工業領域提供了參考模板,幫助企業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設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