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設備包機制度》講解了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機制,詳細闡述了包機組成員的具體職責和工作流程。包機組由操作人員、維修人員、班組長及單位分管隊干組成。操作人員需時刻關注設備運轉狀況,執行四檢查:緊固件與零件性能、油路油量、操作系統與安全設施、隱患問題,并記錄發現的問題。檢修維修工每天需對設備各部件進行全面檢查,及時處理問題,制定并執行設備小修、中修、大修計劃。班組長作為安全第一責任者,負責監督設備的定期檢修保養,確保設備完好和安全運行。隊領導根據計劃進行定期檢查,填寫記錄并安排檢修任務。每月25日前,機電科組織全礦井機電設備的完好性能檢查,統計設備“三率”,以此考核包機組成員的責任落實情況。該制度強調大型設備從機械到電氣、主機到輔機、環境衛生到設備衛生均需包機到人,并明確電機車司機應固定駕駛車輛,每臺機車的維護檢修包機到人,機巷、機道、軌道分段分片包到個人,確保設備安全經濟運行、完好狀態、按規程操作等。同時,要求各區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使每位工人明確自身職責。
《某煤礦設備包機制度》適用于各類煤礦企業,尤其是擁有復雜機電設備系統的礦井。其適用范圍涵蓋煤礦企業的所有機電設備,包括但不限于電機車、運輸設備、通風設備等。該制度不僅適用于一線操作人員,也適用于維修人員、班組長以及各級管理人員。通過明確責任分工,確保每位員工都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職責范圍,從而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此外,該制度還特別適合用于指導新入職員工熟悉設備管理和維護流程,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