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企業安全隱患分級管理辦法》講解了煤礦企業對隱患進行詳細的分級分類,按隱患種類分為“一通三防”、水害、頂板、電氣、提升、運輸、設備、消防、安全管理和其他隱患;按照整改難易程度分為A級、B級、C級和D級四個級別。對于嚴重程度,則將隱患分為重大隱患、較大隱患和一般隱患,并詳細描述了每種隱患的特征及對應的處理方式。重大隱患是指危及安全生產且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需要停產停業并投入大量資源長時間整改的隱患;較大隱患是需暫時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方能治理的隱患;一般隱患則是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的隱患。此外,文件還介紹了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治理體系的方法。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實行班組、區隊和礦井三級管理,分別對應班排查、日排查和周排查,確保生產作業現場到礦井系統各層級隱患均得到及時排查。文件強調建立健全隱患排查制度,通過編制不同層級的隱患排查卡,實現崗位人員、科室、區隊乃至礦井主要負責人對隱患的有效排查與記錄。同時,明確了隱患整改上報流程,要求嚴格執行“五定、四簽字”原則,確保整改措施落實到位。針對各級隱患的驗收及銷號機制也進行了具體規定,特別是對重大隱患提出了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負責成立整改小組,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進行掛牌督辦等嚴格要求。
《煤礦企業安全隱患分級管理辦法》適用于煤礦行業的各類企業,尤其是那些涉及地下開采作業的企業。該辦法旨在為煤礦企業提供一套科學合理的隱患排查、分級管理和整改流程,幫助其有效識別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提高整體安全生產水平。無論是大型國有煤礦還是中小型民營煤礦,均可依據此辦法建立和完善自身安全隱患管理體系,確保在日常生產和特殊時期都能保持良好的安全狀態。它不僅為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團隊提供了操作指南,也為一線員工參與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提供了明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