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面支護質量與頂板監測制度》講解了采煤工作面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的主要內容、指標、測站布置及方法。該制度涵蓋日常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的基本要求,強調液壓支柱支撐和鉸鏈梁控制圍巖的重要性,旨在減少冒頂事故并提高支撐功效以保障安全生產。主要監測指標分為支護監測指標、圍巖狀態指標以及兩巷超前支護質量指標。對于支護質量監測指標,關鍵點在于初撐力和端面距,輔助指標則涉及支柱工作阻力、液壓支柱與鉸鏈梁的工作空間幾何狀態等。關于圍巖狀態指標,關注的是端面頂板的冒高、冒寬、冒區長度以及煤壁片幫情況;而兩巷超前支護質量需確保在煤壁超前20米范圍內支護完整,并保持一定高度和行人通道。此外,測站布置為每隔20個液壓支柱設置一臺礦壓觀測表,日常礦壓觀測包括支架阻力、頂板動態和支柱幾何參數的觀測。數據收集方面,由采煤隊負責現場支護質量和動態監測的數據收集工作,頻率為每天一次,監測內容涵蓋了支架初撐力等多項指標。回采巷道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數據處理部分指出,在錨網巷道回采時,需對頂板離層儀進行定期測讀,并對超前支護范圍內的單體液壓支柱初撐力或工作阻力進行選測。
《采面支護質量與頂板監測制度》適用于煤礦行業,尤其是從事采煤作業的企業及其相關管理部門。該制度為煤礦企業的生產安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指導規范,確保在實際操作中能夠有效監控和管理采面支護質量與頂板狀況。它不僅幫助一線工人了解如何正確執行支護和監測任務,也為管理層提供了科學依據,以便及時調整生產策略,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實現高效、安全的煤炭開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