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管道維修操作規程》講解了在進行酸堿設備容器、管線檢修時的一系列安全規范。該規程描述了清除內部殘余物料的方法,包括中和、清洗與吹掃至無傷害作用,并強調檢修過程中應警惕意外情況的發生,要求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具以保障人員安全。規程還指出在對設備、容器、管道進行檢修時需特別關注腐蝕狀況,防止工作人員不慎掉入盛放酸、堿的容器內造成傷亡事故。對于存放酸、堿附近區域的地溝管理也有明確規定,必須設置牢靠蓋板且保持常閉狀態。同時禁止帶壓拆卸酸、堿管線法蘭和閥門,以及隨意排放酸、堿,若要排放則需經過中和處理。文件提及了正確的酸水混合方式,即先裝好水再緩緩加入酸,避免因酸液飛濺而燒傷人員。為了確保安全,在酸、堿工作場所附近應設置方便沖洗的水管,并保證各種防護、急救設施處于良好狀態。此外,酸、堿區需要設立明顯的警戒標志并劃定防護區域,限制無關人員進入。面對意外情況或事故發生時,應立即啟動急救措施來阻止事態擴大。
《容器管道維修操作規程》適用于涉及酸堿容器及管道檢修工作的企業和單位,尤其針對化工、制藥等行業的相關崗位人員。這些行業領域中的工作人員直接接觸酸堿物質,其檢修作業具有較高風險,因此嚴格遵守本規程所規定的各項安全措施至關重要。此規程旨在為上述行業提供一套全面的檢修指導原則,確保從業人員在執行任務時能夠有效預防潛在危險,保護自身健康與安全,同時也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