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區運行安全操作技術規程》講解了罐區在日常運營中為確保安全所必須遵循的各項規定和技術要求。該規程描述了從崗位責任制的建立到具體操作流程,如進入罐區需穿戴棉質防靜電工作服、使用銅制或涂抹黃油后的鋼制工具等措施以避免靜電引發危險。規程涵蓋了對儲罐及其附屬設施(閥門、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的定期檢查與維護保養,包括閥門每年三次保養,加注黃油緊法蘭更換密封材料,安全閥和儀表的定期校驗等細節,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狀態。針對液位管理,規程指出儲罐液位不得超出85%容量限制,進出液時避免同時操作兩個儲罐,且液面不低于30cm,嚴禁采用放氣泄壓法。此外,還強調了應對惡劣天氣及突發狀況下的加強巡檢措施,例如雷雨天氣只允許罐體下部檢查,遇到大雪、大風等突變情況應增加巡視頻次,并對避雷針、接地設施提出明確要求。照明電路及設備須為防爆型,消防系統應設有自動報警裝置并保持良好性能,每月半月檢查消防栓等設施,每季度全面檢查一次,確保消防水泵能在5分鐘內啟動供水,保障罐區消防安全。
《罐區運行安全操作技術規程》適用于石油、化工等行業中涉及液體儲存罐區運營管理的企業。它為從事罐區運行維護的一線操作人員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指南,包括巡檢、設備保養、應急處理等方面的具體步驟。對于企業安全管理負責人來說,本規程提供了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參考依據,有助于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規范員工行為,預防事故發生,提高罐區整體安全水平。同時,也適用于政府監管部門作為監督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標準之一,確保罐區運行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