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崗位技術操作規程》講解了中和槽液位控制、連通溢流口暢通性檢查、灰漿濃度要求及一次、二次中和PH值的具體標準。該規程指出一次中和的PH值應控制在2.0至2.5之間,而二次中和則需達到8.5至9.0,并且貧液處理后的濾液CN含量不得超過0.05mg/l。文中描述了利用本崗位設備對灰乳與萃余液進行中和反應的任務,以確保一次中和后將液體輸送至壓濾機崗位;同時,小萃取崗位送來的萃余液也需與灰乳混合,完成二次中和并同樣送往壓濾機崗位。此外,文件詳細列出了開車準備工作的要點,包括人員配置、工具齊備以及各中和槽的狀態檢查等,明確了開車步驟如聯系前后工段、啟動攪拌裝置和充氣閥門的操作流程。停車環節涵蓋了接收到通知后的具體措施,如停止送料、關閉充氣閥門和根據情況停止攪拌裝置。對于長期停車,則強調要清理干凈所有相關設施。最后,針對可能出現的事故及故障,如混合攪拌槽無充氣、電石渣管堵塞、攪拌槽滿槽或無攪拌等問題提供了相應的處理辦法。
《中和崗位技術操作規程》適用于化工行業中涉及中和反應工藝的企業或工廠,特別是那些需要處理酸堿廢液并通過精確控制PH值來實現環保排放要求的單位。它為從事中和崗位的技術人員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指南,確保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按照規范進行操作,有效預防和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異常狀況。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保障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減少環境污染風險,符合國家關于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