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先危險性分析培訓》講解了預先危險性分析的基本含義、危險性的辨識方法、確定危險等級的具體準則以及詳細分析步驟等內容。文件指出,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是一種定性評估系統內在的危險因素和潛在風險程度的方法,在系統的不同階段包括設計、施工、生產工藝變更或技術改進之前進行。其主要目的是確保安全措施能有效防止操作人員接觸到有害物質并避免不安全的操作模式或使用不合適的設備。PHA涵蓋了對可能導致事故的關鍵元素如危險設備及零部件的發生條件分析;人機之間協作過程的考察;原材料性能及其儲運環節;整個工藝過程參數控制;以及保障環境的安全設施等方面的全面考量。文檔也強調PHA的顯著優點在于事前防范,可提前規避或減少事故發生概率,并且這些研究結果可用于建立標準和指南,提高操作安全系數和作為教育素材。同時該文檔詳述了如何從能量轉移的概念出發去識別危險,關注人的行為失誤可能導致的風險及外界不可控因素給系統帶來的安全隱患。對于危險等級,《預先危險性分析培訓》則按照安全的、臨界的、危險的與災難性四個級別定義危險性大小并說明每類等級對應的安全狀態及其應對策略。
《預先危險性分析培訓》適用于各類工業企業的管理層及現場工程師等涉及系統安全性分析和管理的工作人員。特別是從事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礦山開采以及其他存在高度危險作業環境中需要提前預防風險的專業人士更為適用。這一內容有助于提升企業員工對危險源的認知能力,并通過具體的應用示例使讀者了解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際生產過程中,從而更好地控制可能存在的風險,保證生產順利進行的同時保護職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它不僅對當前在運行項目有直接指導價值,同樣適合新項目建設前期的風險規劃,為未來的穩定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