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焊安全制度》講解了氣焊作業中針對乙炔瓶、氧氣瓶等關鍵設備使用的嚴格規范。該制度指出,在乙炔瓶室,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要求絕對嚴禁吸煙和使用明火,同時為保障照明與操作中的安全性,規定電燈必須接防爆式,將開關安置在室外位置,從根本上減少內部產生火源的風險。關于氣瓶本身的安全措施提到乙炔瓶需安裝回火安全器以及防爆卸壓裝置,膠管保證良好無破損漏氣狀態是預防安全隱患的直接舉措。對于多只焊槍共同使用情況下,除總罐配備回火安全器外,每只焊槍均需獨立設置一個,不允許超過兩個焊槍共用同一回火安全器的現象存在。文件強調當檢查是否出現漏氣問題時應采取科學且安全的方法,如使用肥皂水涂抹來查看是否存在冒泡的情況而杜絕采用明火試漏的做法以防火災事故的發生。考慮到燃燒和氣體爆炸危險,明確標示出乙炔瓶距離明火至少10米遠,并且乙炔瓶要遠離氧氣瓶至少5米以上間距要求,并建議如果在有限的空間比如室內環境中,應該對氣瓶間以及焊槍進行物理分隔擺放;氧氣瓶方面則強調高精度的氣壓表對于監測其工作狀態的重要性,避免接觸高溫、油脂以及避免夏季太陽直射或粗魯搬運造成潛在損壞等問題發生。此外,在高壓線附近的施工環境需要特別留意,嚴禁在該區域使用上述提及到的相關物品以防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最后,當完成氣焊工作之后還應該注意打掃場地并妥善處理殘留火苗隱患。
《氣焊安全制度》適用于涉及金屬結構制造、船舶建造與維修、建筑施工等領域開展氣焊工作相關的從業人員及其管理者,特別是那些依賴氣瓶(乙炔瓶與氧氣瓶等)進行加熱或者焊接工序的企業。該制度為企業提供了詳細的操作規范和技術指導,有助于企業加強對員工的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培訓,使得所有參與氣焊作業的人員能依據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要求行事,確保自身生命安全及保護周圍設施不受到意外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