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燈作業現場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講解了噴燈作業在多種情境下的安全規范與措施,包括對易燃可燃物質清理和防護的要求。作業開始前必須將作業區域下方及周圍的易燃可燃物進行徹底清理或采用澆濕、隔離等安全方式處理。此外,該文件明確強調了作業結束后的檢查重要性,確保無余熱引起的火災風險后方可離開作業區域。規程還特別規定了噴燈火焰與帶電導線的距離標準:對于10kV及以下的帶電導線要求距離不得少于1.5米,20到35kV之間的為3米,而110kV以上的距離須保持在5米以上,并通過使用石棉布等隔熱材料覆蓋易燃部位進一步確保安全。針對電話電纜芯線干燥的特殊場景,文件明確了嚴禁直接用噴燈烘烤的原則,建議改用蠟中去潮的方法并設置必要的三面擋風板以保障熔蠟溫度受控且不超過容器容積的3/4,從而避免熔蠟外溢造成安全隱患。另外,當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場所開展噴燈作業時,需提前規劃防火滅火方案并履行相關動火審批流程,同時在現場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設備以便及時撲滅突發火情。
《噴燈作業現場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適用于電力維修、電信工程以及工業制造業等需要涉及噴燈使用的企業和作業人員。具體而言,從事電線、電纜、管道保溫修復及類似高危工作的員工,特別是那些經常在可能存在易燃可燃氣體、液體及其他危險因素場所內作業的技術工人是重點參考人群。這些行業的從業者應當按照規程要求,在開展實際操作之前全面掌握各項細節內容,確保符合規范以避免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