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拉”號油輪溫控裝置失靈事故》講解了1996年7月22日一起涉及石油瀝青的事故處理全過程。文章描述了當時“米哈拉”輪在高溫條件下進行預熱作業導致溫控裝置失靈的具體情況,由于船方缺乏有效應急措施,致使瀝青過熱氣化冒出大量煙霧并險釀火災。消防人員迅速響應并使用噴水冷卻法控制溫度,最終防止明火的發生和災情擴大。盡管消防用水成功撲滅險情,但過量水流造成了艙底積水和部分瀝青外溢到副機房,腐蝕兩臺輔助發動機,同時引發船體傾斜問題。通過對該起事故分析,文件還強調瀝青作為可燃物的基本物理特性,指出其遇高溫易溶解并氣化的危險性以及火災隱患,明確了施救過程中存在的多個不足,包括語言溝通障礙、指揮系統紊亂及處置方法不當等問題,并從科學滅火方法和船舶穩性知識等方面總結經驗教訓。
《“米哈拉”號油輪溫控裝置失靈事故》適用于油輪航運企業、碼頭裝卸管理人員、港口防火安全管理團隊、專業消防隊員特別是水上消防支隊等群體。此外也適合對石油瀝青類可燃物品運輸儲存具有安全管理責任的相關從業者和研究人員閱讀學習。尤其對于涉及國際貨運業務的企業而言,在多國間往來頻繁的情況下,需要特別關注不同國家工作人員間的語言溝通能力培訓。與此同時,各級指揮協調部門要強化聯合行動中的統一調度能力培養,從而更有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水上船舶火災等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