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講設備發展歷史》講解了對講設備從萌芽到發展的各個重要階段。文章追溯至20世紀20年代Westinghouse實驗室中John Kermode發明最早用于信件自動分檢的對講機標識技術,詳細介紹了該方案利用光信號強弱區分“條”和“空”的工作原理,以及基于此基礎的識讀設備組成和功能實現方式。Kermode的合作研究者Douglas Young優化了編碼設計,使得符號可承載更多信息。進入40年代后,Norm Woodland和Bernard Silver提出全方位對講機符號構想,并逐步將環狀碼發展為矩陣形式。50年后科幻小說提及高信息密度數字編碼對現代二維碼設計帶來啟示,直至1970年相關商業化技術得以問世。隨著LED、激光器等元器件的成熟,對講設備逐漸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形成了“對講機工業”這一獨立領域,并不斷延伸應用場景。
《對講設備發展歷史》適用于從事通信設備研發的技術人員、無線電愛好者以及對生產制造自動化系統有深入理解需求的企業管理人員。它廣泛涵蓋物流運輸、倉儲管理等領域內對快速識別技術依賴性強的行業,也可作為培訓教材幫助初入行的員工了解該技術的沿革。此外,對于致力于探索下一代自動數據采集系統的研發工程師而言,本文亦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參考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