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常見病害》講解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可能出現的主要病害及其原因,具體包括裂縫、唧泥、錯臺、沉陷、拱起、隆起、接縫碎裂、填封料損壞以及其他病害。裂縫部分涵蓋板角裂縫、縱向開裂斷板、網狀裂縫和沿縱向施工縫的破壞,主要是由于強度不足、路基不穩定、外力荷載和施工質量問題所致。文檔還詳細說明了唧泥的發生機制,即水滲透并侵蝕基層,導致面層與基層分離而產生懸液,并進一步引發錯臺及板破碎等損害。此外,關于沉陷與隆起的部分則提到因路基壓縮、凍脹或膨脹土的影響,使得路面平整性受到影響且易造成開裂現象。拱起源于熱膨脹引起的接縫處應力增大,致使板面隆起并最終可能導致斷裂。針對以上病害產生的原因分析,則集中從原材料方面入手,包含水泥安定性和強度不達標、骨料級配不合格以及水灰比使用不當等內容,全面展示了混凝土在材料選擇、配合比設置以及施工過程中容易忽視的環節對質量造成的嚴重影響。
《混凝土常見病害》適用于市政道路施工人員、公路建設工程師以及建筑領域的設計與技術人員。這些群體需要了解并掌握混凝土路面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潛在病害類型及對應的防治措施,以確保工程的質量安全和使用壽命。同時,對于從事原材料供應的企業和技術監理部門也具有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其明確材料檢測與配合比設計的重要性,從而減少施工隱患并提高工程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