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手冊之氨》講解了氨(液氨、氨氣)的相關特性及應急處理措施。氨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屬于2.3類有毒氣體,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燃燒爆炸危險性較高,包裝容器受熱可發生爆炸。在健康危害方面,職業接觸限值為PCTWA 20mg/m3;PCSTEL 30mg/m3;IDLH:300 ppm,急性毒性對大鼠吸入LC50為1390mg/m3。高濃度的氨會對眼和呼吸道產生強烈刺激和腐蝕作用,嚴重時可致中毒性肺水腫或窒息,甚至引發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并可致眼和皮膚灼傷。對于環境影響,氨溶于水后使pH值急劇上升,對水生生物和植物有極強毒性,易通過硝化作用轉變為硝酸鹽且在特定條件下會重新釋放出氨氣。理化特性上,常溫常壓下為無色氣體,極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熱,沸點為-33.5℃,氣體相對密度為0.59,爆炸極限為15%-30.2%,主要用于生產化肥、硝酸等用途。個體防護方面需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穿重型防化服或防寒服。應急行動包括隔離與公共安全、泄漏處理、火災撲救,針對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距離和疏散范圍,在泄漏處理中強調消除所有點火源,使用防爆工具,采用關閥堵漏等措施,以及在火災撲救時選擇合適的滅火劑如干粉、二氧化碳等,并注意對受傷人員進行急救。
《常用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手冊之氨》適用于涉及氨使用的各類企業單位,包括但不限于化工生產企業、化肥制造企業、制冷行業等。這些企業在生產、儲存、運輸氨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手冊中的各項規定,以確保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減少環境污染風險。此外,該手冊也適用于消防部門、應急救援隊伍等相關機構,幫助他們了解氨的特性,在應對氨相關事故時能夠采取科學合理的應急措施,保障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