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火的基本原理》講解了滅火的核心在于破壞燃燒條件以終止燃燒反應的過程。文章將滅火基本原理歸納為四個方面:冷卻、窒息、隔離和化學抑制。對于一般可燃物,只要它們在火焰或熱的作用下達到著火溫度,就會持續燃燒。通過冷卻方式,將可燃物溫度降至燃點或閃點以下,可以中止燃燒反應,水就是利用這一原理進行滅火的典型代表。窒息滅火則是基于可燃物需要最低氧氣濃度才能持續燃燒的原理,通過減少氧氣濃度來阻止燃燒繼續進行,二氧化碳、氮氣和水蒸氣是常用的窒息滅火介質。隔離滅火的方法是把可燃物與引火源或氧氣隔離開來,如關閉閥門切斷氣體或液體通道,或將已燃燒容器中的液體導至安全區域,以此中斷燃燒反應。化學抑制滅火利用滅火劑與燃燒鏈式反應中間體自由基發生反應,中斷燃燒的鏈式反應過程,干粉滅火劑和鹵代烷滅火劑就具有這種作用。
《滅火的基本原理》適用于廣泛的行業領域,包括但不限于化工企業、石油天然氣開采與加工、制造業、倉儲物流以及公共場所安全管理等。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尤其是消防安全管理人員、一線操作工人和應急救援人員,需要深入理解不同類型的滅火原理及其應用場景。這不僅有助于他們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和工具,還能提高應對火災事故的能力,確保人身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