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與自救》講解了燒傷的定義、病理變化、分類及處理方法。燒傷是指由熱水、蒸氣、火焰、化學物質、電流、放射線等引起的特殊性損傷,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熱力作用于皮膚和黏膜后會導致細胞變性和壞死,伴隨毛細血管充血、滲出或血栓形成等變化。文章詳細介紹了燒傷的判斷和分類標準,依據致傷因素、燒傷面積、深度、部位、年齡、并發癥及體質狀況等因素綜合考量,并將燒傷分為一度、二度、三度,分別描述了各度燒傷的特征及愈合時間。對于燒傷嚴重程度,根據燒傷面積比例進行了輕度、中度、重度、特重四個級別的劃分。同時,文中強調了呼吸道燒傷的表現和危險性。針對燒傷應急處理,《燒傷與自救》提出了立即脫掉著火衣物、用水澆滅火焰、冷療減輕燒傷程度等具體措施,特別指出避免帶火奔跑呼喊以免加重燒傷。對于水泡處理、創面包扎及禁止涂抹非專業藥物也有明確說明。此外,還對生石灰、強酸、強堿等特殊燒傷的處理方法進行了指導,如清除石灰后用冷水沖洗、眼部燒傷時嚴禁揉擦等。
《燒傷與自救》適用于各類人群,特別是家庭成員、學校師生以及化工、建筑等行業從業人員。該文檔不僅為普通民眾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遭遇燒傷時的基本急救知識,也為企業員工在工作環境中可能遇到的燒傷事故提供必要的應對措施。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在面對燒傷時都能從中學到正確的處理方式,從而減少傷害并提高生存幾率。尤其對于從事高風險行業的工作人員而言,掌握這些知識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行動,降低燒傷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