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時如何減輕濃煙的危害》講解了我國在1994年發生的多起嚴重火災事故,特別是克拉瑪依友誼宮火災,揭示了因缺乏救護知識而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文章指出,在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數遠超直接燒死者,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濃度達到1.3%即可導致人在幾分鐘內失去知覺甚至死亡,而建筑材料燃燒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含量高達2.5%。此外,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氣體也對生命構成極大威脅。煙的蔓延速度是火的五倍以上,且能在短時間內形成高溫烈火,對遠處人員構成威脅。為應對這一問題,文中提出多項具體措施:大量噴水降低溫度、用毛巾遮掩口鼻、關閉門窗阻止煙霧進入以及采取正確的逃生姿勢等,強調了預防和應對濃煙危害的重要性。
《火災時如何減輕濃煙的危害》適用于各類建筑場所的管理人員和普通民眾,尤其是高層建筑居民和公共設施使用人員。這份文檔對于提高人們在火災中的自救能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幫助他們了解濃煙的致命性,并掌握有效的防護和逃生方法。通過學習這些知識,相關人員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減少不必要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