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場危險如何緊急救護》講解了在惡劣天氣條件、不利地形和易燃物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滅火作戰中可能面臨的危險環境,并詳細介紹了應對這些危險的具體措施。文中指出,午后時段由于風大物燥、氣溫高且風向多變,成為滅火行動的高危期。大風作為影響林火行為的關鍵因素,直接影響火險等級。對于易燃可燃物,文章強調了陽性雜草與易燃灌木地段可能導致的高強度林火,以及針葉幼林或垂直分布明顯的可燃物造成的立體燃燒現象。在地形方面,陡坡、窄山脊線、窄谷等地形特征會顯著改變林火行為,增加撲救難度和危險性。針對火場緊急救護,文檔提出了轉移、救治和后送三個步驟,包括傷員情況上報、傷口保護、止血包扎等具體操作方法。最后,文章還列舉了十條滅火安全守則,涵蓋培訓、紀律遵守、通信保持、防護裝備使用、天氣觀察、可燃物注意、地形判斷、安全區選擇、火場范圍確認及適時休整等方面。
《火場危險如何緊急救護》適用于各類森林消防隊伍、應急救援組織及相關從業人員。尤其適合參與森林火災撲救任務的一線消防員、指揮人員和后勤保障人員。該文檔提供的知識和技能對于提高相關人員在火場中的生存能力和救援效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有助于確保他們在復雜多變的火場環境中能夠有效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