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遇火變“火球”》講解了粉塵爆炸的實驗過程及原理,揭示了包括玉米粉、淀粉、奶粉和餃子粉在內的可燃性粉塵在遇到火焰時瞬間形成火球并快速燃燒的現象。消防測試人員通過簡易粉末噴射器將這些粉塵噴灑至蠟燭火焰周圍,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觀察到強烈的火焰反應,驗證了粉塵爆炸發生的三個必要條件:可燃性粉塵在空氣中以一定濃度懸浮形成粉塵云,有充足的空氣和氧氣,以及處于爆炸極限范圍內的熱源或明火觸發。文章指出粉塵爆炸相比氣體爆炸破壞力更強,容易引發多波次爆炸,并且對人員造成更嚴重的灼傷。文中還提到預防粉塵爆炸的措施,強調控制粉塵濃度的重要性,避免接觸火源,采取隔離措施,工業生產中需保持通風并安裝排風除塵設備,同時禁止在有粉塵環境中使用明火和吸煙。對于公共場所如彩色派對等活動應避免噴撒彩色淀粉,家庭中也要妥善保存食用粉類,遠離熱源,防止拋撒。若不幸遭遇粉塵爆炸著火,建議迅速脫掉衣物并在安全地點打滾滅火或者利用水源滅火。
《奶粉遇火變“火球”》適用于食品加工行業、化工企業以及其他存在粉塵風險的工作場所。該文檔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了關于粉塵爆炸潛在危險的認識,幫助其理解粉塵爆炸的原理及危害,從而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此外,這份材料也適用于公共安全管理機構、學校等教育單位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粉塵爆炸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對于家庭用戶來說,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正確處理和儲存家用粉類產品,確保日常生活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