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安全事故報表制度》講解了生產安全事故統計的重要性和具體操作流程,旨在真實完整地收集和記錄每起事故數據,為后續的統計分析提供可靠依據。該制度詳細描述了基層報表的設計和使用,包括兩個主要表格,用于記錄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每起事故。統計內容涵蓋五個方面:事故發生單位情況、事故情況、事故概況、傷亡人員情況以及煤礦特殊情況。事故發生單位情況涉及名稱、地址等基本信息;事故情況則關注發生地點、日期、時間等細節,并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事故概況不僅包含事故經過和原因分析,還強調了防范措施和結案情況。傷亡人員情況聚焦于受害者的個人信息及其傷害程度。對于煤礦事故,特別指出了煤礦類型和事故發生的具體環境。此外,文件明確了傷亡事故統計實行地區考核為主的逐級上報程序,并對傷亡事故經濟損失進行了分類計算,分為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前者包括人身傷亡后的支出費用、善后處理費用和財產損失價值,后者涵蓋停產減產損失價值等內容。最后,介紹了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的計算方法,根據人體不同部位的損傷程度,制定了詳細的損失工作日標準。
《生產安全事故報表制度》適用于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尤其適合那些存在較高安全風險的企業,如制造業、建筑業、礦業等。這些行業領域中的企業需要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進行事故數據的收集和記錄,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也可依據此制度開展監管工作,通過逐級上報的方式掌握區域內安全生產狀況,及時采取措施預防和應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此外,對于參與事故調查、分析的專業人員來說,該制度提供了規范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