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安全技術類別》講解了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該規范針對紡織產品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及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方面設定了強制性的安全指標考核要求,并將這些安全技術類別分為三個等級。A級適用于嬰幼兒用品,B級適用于直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C級則用于間接與皮膚接觸的產品。甲醛作為有害物質,在穿著含有甲醛的服裝時,輕者會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等過敏癥狀,嚴重者可能引發連續咳嗽,甚至氣管炎和免疫能力下降。可分解芳香胺是致癌物質,盡管它在服裝染料中普遍存在,但若與其他化學成分完全反應生成穩定物質,則對人體危害較小。PH值標準要求在4.0-7.5之間,否則會刺激皮膚,導致疾病。色牢度差的服裝容易在出汗或摩擦后染色上身,進而引起皮炎或瘙癢感。文章還提到太原市質監部門對市場上紡織品是否標有“安全技術類別”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型商場內大部分商品都已標明安全技術類別,而一些超市及路邊小店銷售的產品則缺乏這項標識。專家建議消費者應選擇標明安全技術類別的正規品牌產品,因為這些產品均經過專業質監部門檢測,符合相關標準,可以放心使用。從2006年1月1日起,規定要求服裝、床上用品等紡織品必須在質監部門檢測合格并在標識中標明安全技術類別才可上市銷售,這為紡織品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市場上的實際情況并不理想,許多消費者和銷售人員不了解安全技術類別及其含義,很多紡織產品也沒有標注該項內容。
《服裝安全技術類別》適用于服裝制造企業、紡織品零售商以及廣大消費者。對于服裝制造企業而言,了解并遵循安全技術類別的規定有助于確保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紡織品零售商則可以根據這些規定進行采購決策,避免銷售不合格產品,從而維護自身信譽。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掌握安全技術類別的知識能夠幫助他們在購買服裝等紡織用品時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此外,市場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這一規定的宣傳和執行力度,以確保市場的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