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職業安全健康危害辨識》講解了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所面臨的職業安全健康風險,特別是在風險分級中被定為乙類風險的背景。文章強調危害辨識在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充分性和合理性是體系持續有效運行并改進績效的關鍵。文中對“危害”的定義進行了闡述,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或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企業危害辨識的數量、深度和廣度反映了組織的安全健康意識水平。為了全面識別建筑產品形成與各工序施工過程中的危害,文章提出通過分解建筑群至單體建筑,再細分為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和工序來詳盡辨識風險。此外,文章建議成立“工序分析組”和技術、材料、安全、衛生等相關職能人員組成的“危害辨識組”,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分析每個工序的危害。例如,在底板混凝土灌注施工中,詳細列舉了人員因素、機具使用、材料使用、施工方法及環境造成的多種潛在危害。最后,文章還提倡依據國家、行業或地方發布的法規、規范、標準進行危害補充辨識,如針對塔式起重機的全過程危害識別,確保所有潛在危害都能被充分考慮。
《建筑業職業安全健康危害辨識》適用于建筑業內的各類企業和從業人員,尤其是那些從事高風險作業的企業,如建筑工程施工、基礎設施建設等。它為建筑企業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提供了系統的方法論,幫助他們建立和完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對于負責現場安全管理、施工技術指導以及安全檢查的工作人員來說,本文提供的危害辨識方法能夠指導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預防和控制事故風險。同時,它也適用于政府監管部門和第三方審核機構,作為評估和監督建筑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