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有害因素辯識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講解了危險有害因素的分類、辨識范圍與內容,以及針對各類危險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文中對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進行了細致分類,包括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和行為性等六類危險有害因素,并詳細列舉了每類因素的具體表現形式。同時依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從起因物、致害物、傷害方式等方面將危險有害因素分為20類,涵蓋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等多種類型。根據職業病相關法規,又將危險危害因素劃分為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振動等7類。文章還闡述了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的主要范圍,涉及廠址、總平面布置、道路運輸等多個方面,并強調通過機械化自動化、設置安全裝置等方式控制危險因素。對于重大危險源申報范圍,列出了如貯罐區、庫區、生產場所等8個方面。在事故預防對策上,提出消除、降低、隔離等原則,以及直接、間接、指示性的安全技術措施,確保人員安全。
《危險有害因素辯識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適用于各行業領域,特別是存在高風險作業環境的企業單位,例如化工、礦山、建筑等行業。它為安全管理人員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支持,幫助他們識別工作場所中的潛在危險有害因素,從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對于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員來說,這份文檔是重要的參考資料,有助于提升其專業技能,確保安全生產。此外,一線操作工人也可從中了解自身工作環境中存在的風險,提高自我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