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評價方法》講解了施工過程中風險識別、評估及應對措施的系統性方法。通過對招標文件、工程環境考察以及歷史資料分析,文章詳細列舉了九類可能出現在施工中的風險類別,包括自然風險、安全風險、成本風險、進度風險、質量風險、技術風險、組織協調風險、信息風險和環保風險。針對這些風險類別,文中給出了具體的產生原因和備注說明。例如,在自然風險中提到氣候變化如暴雨、冰雪等不確定因素;在安全風險中指出違章操作、工序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對于風險評估,《危險源評價方法》采用 LEC 定量法,將風險分為五個級別,并通過計算風險發生的可能性(L)、暴露頻率(E)和后果嚴重性(C)來確定風險等級。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制定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包括預防、回避、減輕、轉移和自留等措施。具體而言,對于可忽略的風險不做額外監控,對于可容許風險實施日常監控,而對于中度及以上風險則需制定詳細的管理預案。
《危險源評價方法》適用于建筑施工行業,尤其是那些面臨復雜施工環境和多樣化風險挑戰的企業或項目。它為項目經理、安全工程師、施工團隊成員提供了系統的工具和方法論,幫助他們準確識別潛在風險,科學評估風險等級,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施工項目的整體安全性,還能有效降低各類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負面影響,確保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同時,該方法也適用于其他涉及高風險作業的行業領域,如礦山開采、石油化工等,只要存在類似的施工過程或運營活動,均可參照此方法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