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現場處置方案》講解了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詳細分析了五種不同類型的食物中毒:細菌性、真菌性、動物性、植物性和化學性食物中毒及其產生的原因。對于細菌性食物中毒,《方案》指出病禽畜宰殺、生熟交叉感染、不良衛生狀況和從業人員帶菌是主要誘因;真菌性食物中毒由真菌在食品中生長產生毒素引起;動物性食物中毒源于誤食含有天然有毒成分或特定條件下生成大量有毒成分的動物;植物性食物中毒涉及不當食用含毒植物;化學性食物中毒則與食用被有害化學物質污染或變質食品相關。文件描述了食物中毒可能帶來的健康威脅,如腹脹、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嚴重時可致人員中毒乃至死亡。《方案》構建了應急組織機構,明確了現場應急工作組組長、副組長及成員的職責,特別強調了食堂工作人員負責調查中毒食品來源并實施防范措施,后期保障人員需做好現場急救工作。應急處置部分,《方案》規定了從報告食物中毒事件到采取具體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的流程,包括查看了解情況、停止用餐、聯系醫護人員、根據病情進行催吐處理、確保病人安全體位、補充水分、緩解腹痛、防止休克等,并對可疑中毒食物及相關工具設備采取臨時控制措施以供化驗檢查。此外,《方案》還列舉了多項注意事項,如停止進食、清洗消毒、保留樣本、及時就醫以及日常飲食的安全建議。
《食物中毒事件現場處置方案》適用于餐飲行業、集體食堂(如學校、企業、機關單位食堂)以及其他可能存在集中供餐風險的場所。這些地方由于就餐人數多、食材采購量大、加工環節復雜,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該方案為相關人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應對流程,幫助他們在遇到突發食物中毒情況時迅速反應,減少危害。無論是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廚師還是普通員工,都能從中獲得必要的指導信息,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