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墨鑄鐵件缺陷分析與防范》講解了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多種缺陷及其對應的預防和補救措施。該文對蠕化不成、蠕化率低(球化率高)、蠕化衰退、白口過大、孕育衰退、石墨漂浮及表面片狀石墨層等七種常見問題進行了詳細剖析。對于蠕化不成,文中指出其特征包括斷口暗灰、金相組織呈現10%片狀石墨以及機械性能低于HT150灰鑄鐵,并分析出原鐵液硫含量過高、氧化嚴重、蠕化劑不足或失效等為主要成因,提出了嚴格控制硫含量、防止鐵液過度氧化等預防方法。針對蠕化率低的問題,文件描述了三角試片銀灰色、鑄件縮松等現象,歸因為蠕化劑過多或鐵液量少,建議精確計量蠕化劑并保持原鐵液硫含量穩定。在蠕化衰退方面,文章提及澆注時間過長和覆蓋不當是主要原因,強調快速操作和良好覆蓋的重要性。關于白口過大的情況,文檔指出了孕育劑量不足、成分不合適等因素,提倡充分孕育和正確控制化學成分。對于孕育衰退,則從孕育量不夠和停留時間長角度出發,推薦使用瞬時孕育法。石墨漂浮問題被解釋為碳當量高、壁厚大等原因引起,應通過控制碳當量和冷卻速度來避免。最后,表面片狀石墨層現象由鑄型表面反應物消耗鎂稀土等造成,需要優化鑄型條件和澆注溫度。
《蠕墨鑄鐵件缺陷分析與防范》適用于從事蠕墨鑄鐵件生產的鑄造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這份文檔不僅適合那些負責監控生產過程質量的專業人士,也適用于參與產品開發、工藝設計以及現場操作的工作人員。它能夠幫助他們識別潛在的質量風險,理解導致缺陷的具體原因,并掌握有效的預防和解決策略。無論是大型鑄造廠還是小型鑄造車間,只要涉及到蠕墨鑄鐵件的制造,都能從中受益,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標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