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培訓資料之控制減溫水的意義》講解了減溫水調整的目標、影響參數及操作總則。文章指出汽溫合格范圍為536至546,最高不超過566,機側汽溫10分鐘內降低不超過50,同時規定#1和#2機組過熱器及再熱器減溫水量的額定流量。文中提到減溫水波動直接影響到減溫器后汽溫、汽包水位、汽壓與負荷、煤量以及減溫器后金屬壁溫等關鍵參數。為了確保調節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文中強調了采用“收斂型”調節方式的重要性,避免大幅度調節導致汽溫大幅波動,并建議熟悉本機組設備特性,合理分配過熱器減溫水量,注意低負荷階段或剛并網后的汽溫控制,防止高負荷階段汽溫沖高導致金屬壁溫超溫。此外,文檔還介紹了鍋爐工況穩定時應盡量減少減溫水用量以提高效率,變工況時需提前預判汽溫走勢,啟動磨煤機或升負荷前適當增加減溫水量,防止蒸汽超溫。對于運行過程中不宜大開、大關減溫水門的原因,文章解釋了過度調節會導致汽溫反復波動、金屬疲勞等問題,并指出鍋爐點火升壓過程中不宜使用減溫水來控制溫度,以防形成水塞,鍋爐滅火后要及時切斷減溫水,避免不良后果。
《鍋爐培訓資料之控制減溫水的意義》適用于火力發電廠的鍋爐操作人員、技術工程師及相關管理人員。該文檔提供了詳細的減溫水調節方法和技術要點,幫助操作人員理解如何在不同工況下正確調節減溫水,確保鍋爐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尤其適用于新入職的操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使其掌握正確的操作規范和技術要領,避免因不當操作引發的安全事故。同時,也適用于電廠的技術工程師用于日常管理和優化鍋爐運行參數,確保機組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