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講解了如何建立和健全本單位輻射事故應急機制,旨在提高應對突發輻射事故的能力。該預案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編制目的、編制依據、應急范圍、事故風險分析、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處置程序、應急措施以及應急結束與恢復等環節。具體而言,它強調了防范和處理不同類型的輻射事故,如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密封放射源裝置失控或破損導致的人員超劑量照射等。通過對冷氫化裝置中所使用的14枚銫-137放射源的風險評估,預案詳細分析了潛在的危害,并制定了一系列預防措施。此外,《預案》明確了公司內部從管理層到各部門負責人的職責分配,成立了以總經理為首的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并規定了該小組的具體職能。文件進一步提供了詳細的應急響應流程,從預警到實際事故發生后的響應分級和程序、現場急救和社會支援,再到應急終止條件和后續恢復措施。為了確保長效的應急響應能力,還包括了應急能力維持(如組織和個人能力培養)、演練(涵蓋準備、范圍、內容和評估)等方面的要求。最后,《預案》還列舉了裝備和制度保障,以及相關術語和定義,附則信息等內容,使得整個應急管理鏈條系統而完整。
《放射源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適用于使用放射性物質或涉及輻射設備的企業和組織,特別是在有放射源存放和應用的工業領域,如化工、制藥等企業中的輻射防護工作。該預案為相關人員提供了全面的操作指南和技術支持,適用于那些可能面臨放射性危險的工作環境,例如存在輻射測量儀器或其他含有放射性材料的生產設備的企業。此外,《預案》也是政府監管部門對轄區內的高風險行業進行安全檢查和指導的重要參考資料,幫助這些企業和單位提升應急管理水平,確保員工生命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同時,《預案》也能為其他非輻射特定行業但需要構建類似緊急情況下響應機制的企業提供參考和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