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引發的滑坡》講解了我國地形地貌特點以及這些地區在地震發生時容易產生的次生災害,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災害。文章說明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穩定土體或巖體在重力或地震力作用下的下滑過程,崩塌則是滑坡的一種特殊情況;泥石流由飽含水、泥、沙等成分形成的洪流,在地震時大量暴發。該文分析地震引發滑坡、泥石流的多種關聯因素,包括與震級的關系,高震級引發更大范圍的滑坡泥石流災害;區分不同類型的地震中,“震群型”相對“主震—余震型”對這些次生災害的影響更為顯著;指出地震造成的此類災害規模巨大、形成速度快、影響時間長且有反復性。另外,《地震引發的滑坡》還提供了在滑坡及泥石流發生時,人員應采用的具體避險措施。
《地震引發的滑坡》適用于我國多山地帶居民及建設者群體,包括山區農民、城鎮居民、建筑施工人員、地質研究人員等,尤其適合處在地震帶和地質結構不穩定的區域內的工作者、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其內容對防災減災部門如地震應急管理局等制定應急預案、開展公眾宣傳也具有參考價值。了解這類自然災害的特點和防范對策有助于減少地震次生災害帶來的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