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的分類與特性》講解了生產和生活中存在大量具有火災或爆炸危險性的物質,并闡述了這些物質發生著火或爆炸的具體條件各不相同。文章指出,從消防安全角度出發,可將有火災、爆炸危險的物質分為七大類:爆炸性物質、可燃和助燃氣體、易燃和可燃液體、自燃性物質、遇水燃燒物質、易燃和可燃固體、氧化劑。關于爆炸性物質,文中詳細介紹了其定義,即能瞬間起單分解或復分解化學反應并在極短時間內放出能量的物質,還說明了爆炸性物質在發生爆炸時化學能量迅速釋放的過程及其對周圍環境產生的破壞作用。根據物理狀態、組分分子結構以及用途的不同,爆炸性物質被進一步細分為固體、膠質、液體炸藥,單體炸藥和混合炸藥,以及起爆藥、猛炸藥、發射藥和煙火劑四大類。對于重要的火險特性,文章強調了敏感度、安定性和殉爆三個概念。敏感度涵蓋了熱感度、撞擊感度、摩擦感度,分別表示炸藥受不同外界因素影響下發生爆炸的難易程度;安定性反映了炸藥在長期儲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學性質不變的能力,決定了炸藥是否容易變質;殉爆則是指一種炸藥爆炸引發鄰近炸藥爆炸的現象,這三者是確保運輸、保管、使用炸藥安全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文章還描述了可燃和助燃氣體的分類,包括工業用氣體多以高壓壓縮狀態或液化狀態貯存于鋼瓶內,在受熱、撞擊等外力作用下易引起爆裂或泄漏,具體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可燃氣體(如氫、一氧化碳)、助燃氣體(如氧、空氣、氯)以及其他類型的氣體(如有毒氣體中的液氯、氰化氫,不燃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氮)。
《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的分類與特性》適用于涉及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及使用的各類企業單位和相關從業人員,尤其是化工行業、倉儲物流業以及從事危險品管理工作的人員。對于消防部門、安監機構等相關監管部門而言,該文提供的知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類型火災爆炸危險物質的特點,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監管措施。同時,也適用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師生和科研人員,為他們的學術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