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燃燒方法——部分預混式燃燒》講解了部分預混式燃燒的基本原理和特征,以及這種燃燒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文章指出,在一次空氣過剩系數介于0到1之間的條件下,預先混合了一部分燃燒所需的空氣,形成部分預混式燃燒或大氣式燃燒。文中詳細描述了部分預混層流火焰的產生機制,通過本生燈這一典型裝置,燃氣與一次空氣在管內預先混合后噴出燃燒,形成圓錐形火焰,并引入二次空氣進行擴散混合燃燒,產生內外兩個穩定的火焰面:內火焰面為藍色錐體,溫度較高;外火焰面呈黃色,溫度較低。文章進一步探討了藍色錐體出現的條件及其形狀變化規律,包括氣流速度分布、火焰傳播速度等因素的影響。此外,文章還分析了部分預混層流火焰的穩定性,討論了火焰穩定燃燒的必要條件,即火焰傳播速度與新鮮可燃混合氣流速的相對平衡,以及點火環作為固定點火源的重要性。最后,文章介紹了脫火和回火現象及其危害,強調這些現象可能導致不完全燃燒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燃氣燃燒方法——部分預混式燃燒》適用于燃氣設備設計與制造行業、燃氣工程技術人員、燃氣安全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該文檔為上述人員提供了關于部分預混式燃燒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細節,有助于他們理解燃氣燃燒過程中涉及的關鍵參數和影響因素,從而優化設備設計、提高燃燒效率并確保燃氣使用的安全性。同時,它也為制定燃氣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和維護指南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