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車間的安全管理制度》講解了爐工、混砂工、造型工和合箱工四個主要崗位的具體安全操作規程。對于爐工,文件強調了從穿戴勞保用品到設備啟動前的檢查,熔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出爐、倒鋼水等關鍵步驟的安全要求。它詳細列出了熔煉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一系列規則,如確保足夠的下料量、使用絕緣物站立以防止觸電風險、注意金屬融化時的操作避免噴濺等,并特別強調了熔煉結束后的維護工作,包括清理爐內殘留鋼水及對爐襯的檢查與修補。針對混砂工,該制度描述了進入工作崗位前需穿戴勞保用品,作業開始前對混砂機進行空載運轉檢查以確保機器正常運作,控制石英砂裝入量不超過最大核載的10%,黏結劑加入量控制在3.5-4.5之間,根據氣候適當調節混制時間,保證面砂和背砂分開堆放且距離不小于1米,嚴禁手或工具進入運轉中的機盆。關于造型工,此制度闡述了在造型前要檢查木模及相關附件是否完好無損,按照工藝要求放置木模并用面砂覆蓋其表面,搗砂時應先處理吃砂量小的位置再整體搗實,扎吹氣孔時要注意位置合理分布以確保固化效果,起模時要輕柔操作避免損壞木模,對砂型的平整度和缺陷修補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對于合箱工,該制度規定了合箱前需清理鑄型浮砂,確認無批縫后再進行合箱。
《鑄造車間的安全管理制度》適用于鑄造行業的各類企業,特別是擁有爐工、混砂工、造型工和合箱工這些特定工種的生產場所。無論是大型鑄造廠還是小型鑄造車間,只要涉及上述工種的作業活動,都應嚴格遵循本制度中所列出的各項安全操作規程。該制度旨在為鑄造車間內的工作人員提供明確的行為準則,確保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保障個人安全和生產安全,同時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此外,它也為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有助于推動整個鑄造行業向更安全、更規范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