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處理程序》講解了公司內部發生的所有事故進行分類、評級與損失計算、管理分工、報告流程、搶險及救護方法,以及責任劃分等。該文件旨在構建系統的應對機制以處理在操作過程中的多種事故類型。對因違反工藝和操作規程造成的物料或成品損失的生產事故,以及設備設施非正常損壞形成的設備事故進行了明確區分;針對不符合質量標準或者由于保養不當導致變質所引發的質量事故也給出了解釋;對于涉及員工人身傷害的工傷事故和交通規則違反或其他因素引發車輛損壞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進行了界定,并涵蓋火災爆炸等危險情況。此外還包括污染事故的定義,即“三廢”和有毒有害物質排放處理不得當引起周圍居民和農業生產的危害;以及因外界因素造成的如暴雨、洪水等自然原因引起的災害事故與蓄意制造人為破壞事件。文件規定根據不同傷害程度與情節輕重將所有類別事故分為不同等級;并且依據國家標準對企業職工傷亡及其經濟損失進行嚴格量化,明確了各類別事故的責任分工:總經理統一領導協調,各相關副總各自負責分管部門,職能部門在其范圍內對特定類型事故完成調查和統計上報,其中重大事項須迅速逐級匯報并采取緊急救援措施,確保最大限度減少財產損傷并保障人員生命安全。
《事故處理程序》適用于各行業領域中涉及復雜生產流程的企業,尤其是具有較高風險性作業環境的企業,像化工廠或者其他存在高溫高壓設備運行、使用化學試劑或有密集型人力資源部署場所。它能為公司的辦公室、保衛科、安全部及生產車間等部門提供詳細的應急處理指導原則。這一手冊可成為管理層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及反應能力。無論是大型制造業還是小型加工車間都可以參考這些條例來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并保證事故發生后可以有效快速處置,最大程度地降低對企業和人員的危害,維持企業穩健發展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