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地質標準化評分表》講解了煤礦在進行安全生產過程中需要達到的基礎工作標準及考核方式。評分表覆蓋了多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及其相應的評分標準,包括基礎工作的開展如地質觀測與分析、地質勘探及致災因素普查等,規定必須依照煤礦地質工作規定的要求來進行,并通過資料檢查的方式進行評估打分;在基礎資料方面,詳細描述了對各類不同階段地質報告的編制要求,包括建井地質報告、生產地質報告等以及這些資料需定期修訂和審批的重要性,評分時主要依賴于檢查各種資料是否齊全和符合實際情況來判斷,同時強調對各種圖紙臺賬和原始記錄的管理和保存;對于地質預報內容的規范性進行了闡述,需要有年、月報等,并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特別指出了針對瓦斯地質工作,突出礦井應至少每年一次更新瓦斯地質圖,確保探測設計及報告及時無誤地提供,在預測上要準確反映未保護區臨近情況;最后是關于資源回收及儲量管理方面的要求,需要按照礦山儲量動態管理要求制作相關圖表,準確估算并清晰統計資源的存量變化及損失量構成的原因,所有文件都得有電子存檔并且能正確追蹤到批文、變動時間等重要信息。
《煤礦地質標準化評分表》適用于煤礦行業內的各企業組織,用以自評其內部關于地質工作的執行情況和質量水準。它旨在確保從事此類工作的單位均能滿足最基本的工作標準,從而保障煤礦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該評分標準不僅為管理層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導向工具,還可以幫助企業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改進,提高整體管理水平。此外,這一文件也對監管部門具有參考意義,有助于推動全行業的規范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