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為科學在反習慣性違章中的作用》講解了通過安全行為科學理論對習慣性違章行為的理解及應對策略。文中借用一個小和尚的故事引出,習慣性違章是違反安全操作規程且堅持固守不良作業方式的行為,在生產過程中這種不安全行為往往是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約70%至80%的人為誤操作事故都與其直接相關。文章分析了其對企業正常運營的危害,并將反習慣性違章定義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文深入探討了習慣性違章行為的特點,包括麻痹性和頑固性等。文中通過溫水煮蛙實驗類比闡述了麻痹性特點,表明初期看似無害的違章行為會在長時間后造成嚴重后果;以施工現場戴安全帽和正確使用勞保用品的例子強調頑固性。繼承性和排他性也在文中有體現,前者指不良作業方式從老師傅那傳承下來,后者表現為有習慣性違章的員工拒絕接受新方法。對于習慣性違章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剖析,列舉如麻痹心理和缺乏安全知識導致不經意違章兩種情況,揭示人們因思想活動上的問題而發生違章行為。
《安全行為科學在反習慣性違章中的作用》適用于各個工業企業特別是存在高風險操作環節的企業。它為所有參與安全生產管理和實施具體生產工作的人員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無論是一線工人還是中高層安全管理干部都能夠從中受益。企業通過理解和掌握文中所述理念和方法,能夠有效減少因習慣性違章而導致的生產事故,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的平穩與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