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講解了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借鑒蘇聯模式發展至今日形成完整的技術規范。文中介紹了裝配式建筑的主要技術特征: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以及管理信息化等。該文詳細描述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定義和技術規范,指出此類結構的組成包括預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物系統如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等,并明確了其四個關鍵部分——建筑的結構、外圍護體系、設備與管線系統以及內裝系統的集成裝配方式。在講述裝配式建筑歷史進程中,將國內發展分成了四個重要階段進行說明:第一階段為20世紀50年代初,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提出并實施;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到80年代初期多種體系快速發展但隨后遭遇因抗震性能差而導致的90年代低潮;第三階段自80年代末以來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促使裝配式結構重新適應市場需求;第四階段即新千年后的今天,由于環保需求增長和經濟實力增強等原因使得裝配式結構再次興起。
《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適用于廣泛的建筑設計人員,特別關注于需要大空間的民用及工業建筑的設計工程師。該文檔不僅為裝配式框架結構的實際操作提供了指導原則,也針對廠房、倉庫乃至住宅樓等多種類型的建設給出了合理建議。具體適用范圍涵蓋那些對施工速度快有較高要求、追求降低環境污染、減少現場工作量,并希望保證高質量居住條件的工程項目參與者。因此,本文檔對所有涉及到現代化建筑規劃與建設的相關領域,特別是對于正在尋求高效綠色施工方案的專業人士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參考資料。同時適合用于培訓新進的設計與工程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