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辨識、評估和控制管理制度》講解了公司為明確風險辨識與評估職責而設置的具體管理方法。制度描述了風險辨識、評價及其控制的一系列詳細步驟,涵蓋了識別范圍、參與的部門和個人、使用的不同方法及其具體流程、評價方式等全面內容。對風險辨識進行了多維度的解析,包括從活動(如生產、起重、運輸到維修作業)、設備設施,以及不同狀態下的危害辨識;并結合GB/T13861-2009與GB/T6441-1986標準提出了具體的危害類別劃分,還介紹了風險識別所采用的各種方法。針對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將特定活動細化為多個操作步驟來辨識其中潛藏的危害因子,并以風險評價確定其等級。安全檢查表SCL利用系統化的問題列出所有可能涉及的風險點以保證不遺漏任何一個環節;現場觀察法則強調了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手段直接感知環境隱患的重要性。本文件深入講解風險評價體系,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評價路徑:一種是依據經驗和法規進行直觀判斷的直接判定法;另一種是在綜合事件可能性L與后果嚴重性S的基礎上計算風險度R值的方法,并附上了對于L、S判斷準則的量化說明。此外,在整個過程中,各部門須遵循規定填寫相應記錄,確保每一環節都有條不紊地推進,最后安全辦負責總體統籌協調并對重大危害作出最終判斷與管控。
《風險辨識、評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適用于各類工業企業,尤其是從事制造業或含有較多生產工序的企業,該文檔幫助這類企業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其指導對象不僅限于公司高層管理者,還包括中基層管理人員以及一線操作員工在內的全體職工,使得每個層級都能夠在自身崗位內承擔起對應的風險防控責任,從而保障整體運營安全。人事行政部、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和各業務單位在該框架下協同合作,形成全員共同參與、層層監督落實的良好機制。這一制度有助于預防生產事故,優化安全生產環境,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