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與安全行為》講解了安全文化特別是安全行為文化是構建和提升整體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部分,旨在揭示人的行為在安全工作中的關鍵地位及其背后的行為模式和行為激勵理論等要素,進而有效推動安全行為文化的建設。內容從多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與人的安全行為有關的各種理論研究結果。文中指出要從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視角對人的行為規律進行探討:在自然屬性層面涉及的是生理學意義的行為模式,描述了一套完整的刺激-反應機制過程,例如面對突然的意外情況(如路上突然出現行人時),司機必須做出一連串判斷動作最終達到目標,這展示了行為的安全保障功能;社會屬性層面則著眼于心理學和社會學意義下的行為模式規則,強調個人的心理活動影響行為的重要性;還涉及到安全素質問題,將人的安全素質分成基本和深層次兩個層面來分析并指出了不同心理因素對于事故發生的不同作用形式,提出了基于事故心理因素預防措施,通過設計邏輯模型、評估心理結構等因素來減少事故發生風險,從而形成科學化的安全防控手段。
《安全文化與安全行為》適用于各類工礦企業、交通系統以及其他可能存在安全事故的工作環境中,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提供了深入了解工作人員行為模式的方法。該文檔同樣適用于高校及職業教育機構中開設的安全科學、管理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學資料補充,以及作為政府部門進行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政策制定的研究參考文獻,幫助其理解勞動者個體差異導致的行為表現,從而更好地設計干預策略來提升行業安全標準,降低事故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