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煤礦與智能開采》講解了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隨著淺層資源逐漸枯竭而面臨的向深部資源開發的需求。闡述了從機械化開采邁向智能化、無人化開采的大勢所趨,尤其強調在政策和國家級規劃推動下如井下無人化技術的發展目標。2018年實現了工作面作業人員減半,并基本達到了采煤機械化程度95%的工作面無人化水平等具體成果。該演講還詳細梳理了國家層面支持煤礦機器人研發的各項政策措施及進展,包括應急管理部成立的“煤礦機器人協同推進中心”、“四化”建設的明確方向等。同時,列出了大量實際存在的及正在研發的應用于煤礦各個生產環節的機器人實例,如掘進、鉆錨等。這些機器人將有助于提高安全性、減少人力依賴并提高效率。文章還描述了智慧礦山的理念,即對礦山的各個方面實現全面的信息獲取、分析與自動控制,最終達到無人礦山的效果。智慧礦山不僅限于生產的優化,還包括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的提升,這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來保障。
《智慧煤礦與智能開采》適用于各類煤炭企業尤其是從事煤礦開發和智能化裝備技術研發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同樣適用于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中負責制定和完善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和產業轉型戰略的工作人員。對希望進入或已經在煤礦機器人及相關技術服務領域工作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相關專業的學生和教師也能從中獲取最新的行業發展信息,為教學和學術研究提供前沿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