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總論》講解了中國道路工程的發展歷程和現狀,從上古時代到現代社會全面回顧了道路發展的重大節點。道路起源于人類對交通的需求以及文明的進步,在距今約四千年左右車輪出現時便提出了更高的道路建設需求。古代道路建設始于中國夏朝,并且在不同時期均取得了一定成就:商代設立驛道,西周開創都市道路體系并形成完善的管理機制;戰國“金牛道”成為早期著名公路的代表;秦始皇時期實施“車同軌”政策建成馳道和直道,形成龐大的交通網,為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西漢時驛站遍布且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連接亞歐兩洲;唐代建立以長安為中心、延伸2.2萬公里長的郵路網絡;元代驛站在全國盛行達到1496個之多;清代構建分層次的功能齊全的道路體系。近現代階段中國經歷了引入汽車、修筑第一條現代化柏油路等變革,1949年后至1978年間公路里程不斷增加。盡管當代中國在高等級公路與路面質量方面有所提升并且呈現出發展迅速的局面,然而交通運輸仍存在不足之處,未能完全匹配社會發展需求,并面臨如高級公路所占比例偏低、道路建設方式粗糙等問題,限制了整個交通現代化的步伐,整體水平較發達國家仍有較大距離。
《路基路面工程總論》適用于高等院校土木專業的師生們,他們可以將其作為教材的一部分學習道路工程技術演變及應用。同樣也適合交通領域的工程師以及研究人員參閱以了解行業發展背景及其挑戰,并幫助地方政府規劃人員掌握當前國家道路網的情況及優化方向,為企業提供戰略規劃思路以迎合未來市場趨勢。